查看原文
其他

给武汉写“找茬”日记,开直播听网友建议,湖北这位局级干部火了!

杨书源 上观新闻 2020-02-26
叶青是何许人?
关于他身份的介绍
从上到下依次写着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民进中央特约研究员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然而
正是最后一个身份
使他在疫情中的行动和言论备受关注
也被不少人视为有些“出格”


“另类”的厅官


2月16日晚19点开始的抗疫企业家线上暖心会上,58岁的叶青坐在武汉家中的一大面书墙前,脖子上围着一条红围巾。他当天的授课题目是:“武汉正在走向正轨”。

叶青在当晚近1小时的发言中笑容不多,谈吐缓慢严谨,但是讲述内容却极为细致通俗。

这次四平八稳的演讲,不能完全代表叶青这些天身处武汉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在湖北省政协APP的政协会员社情民意目录上,留下了他20多天里密集建言的19条内容,其中不乏“以健康副省(市)长替代金融副省(市)长的紧急建议”等尖锐敏感的建言。他甚至还公开发表过引来一片争议和惊叹的观点:如果武汉提前五天“封城”,可能情况会好很多。

而这些建议,实际上都来自他1月23日开始每日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中部之声”及微博上更新发表的“叶青抗疫日记”

其实这次疫情中的建言,对于叶青来说不过是一次驾轻就熟的火力全开。

10多年前,他曾多次为公车改革上书,是中国公车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作为曾经的全国人大代表、“另类”厅官,他的微博粉丝数有21万。“我这几天好像找回了当年做全国两会代表时的忙碌和受关注状态。”叶青笑称。

写“找茬”日记


19条由日记演变而来的公开建议中,逐渐在武汉乃至湖北实行的大概占了一半。叶青也说不清是自己的的建言被采纳了,还是决策者和自己想到了一处儿去。

打开叶青任何一篇抗疫日记,就会发现其实都并非简单的私人叙事,而是一个庞杂的公共文体:有海量的疫情最新数据信息汇总、有湖北省对于在疫情中表现突出和失职干部的任免、也有对当下经济宏观趋势的分析以及企业应对新举措的推介:比如车企2天之内改换生产线做口罩、西贝和盒马两大企业共享员工克服时艰,自然也有少量他宅在武汉家中的生活琐记。

那每日入选日记的新闻信息选择标准是什么?

叶青回答:“我主要是看之前存在的疫情中的漏洞堵上了没有,如果向好的方面转向了,就记录下产生的效果。

因为一直以来就是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这段时间叶青收到了大量来自网民的求助、投诉信息。“武汉的现实世界,在疫情刚爆发时,的确令人难以释怀,尤其是那些等床位的病人,看病到凌晨也无法回家的轻症患者……”但是在叶青的日记里,他还是决定选择性披露,把更多疫情发展的正面消息记录在案。

“不是因为害怕披露,而是想着日记应该有更多建设性的意义,不增加大家的恐慌情绪。”叶青把日记中更多隐藏起来的问题直接转化成了建议。

比如早期的一条建议:改造高校宿舍作为武汉收治病人的治疗中心。这其实来源于在他微博中留言网友的集体智慧,叶青将建议公开不久后就传出消息,武汉几所高校之中设立了方舱医院。

而他自己在1月27日就提出的“关于一个省市区医疗队人与物援助湖北一个地级市的紧急建议”则是对汶川地震时期对口支援思路的借鉴,几天后国家也公布了这次疫情中各省和湖北各地级市的对口支援名单。

也有结合自身阅历和专业提出却尚还未实现的建议,比如他在2月7日写下:办好网上展销会的建议:在疫情影响下各地都宣布停止办各种展会的通知。这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我们的各种展销会也应该搬到网上,长期做网上的展销会。这样可以做到365天不闭馆,24小时都可以下单。

在中药用于武汉多家新冠肺炎多家定点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临床药效不错后,叶青立即发散联想到了患者的购药渠道问题,于是他又提出“建议全国的中药店像超市一样,全部开门”。

其实叶青写也承认,1月底写下第一篇日记时,自己也是“怀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这和封城后武汉不少老百姓的心态并无二致。

后来,随着医疗、物资逐渐向武汉增援,叶青开始思考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早日结束这场战役”,他喜欢从数据里看一些门道。比如“湖北意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3降”、“武汉首次未报疑似病例”……

这段时间,叶青递交建议的渠道主要有4种,一是递交给民主党派的省委会,因为他本身就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成员;二是作为民进中央的特约研究员,单独交给民进中央的信息员;三是利用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在湖北省政协的APP上直接递交意见;四是通过微信“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填写建议。“就好像是投稿,投多了总有一种会中的。“叶青说。

纵观叶青20多天的日记不难发现,建言风格和种类也在发生着变化,刚开始叶青把大量建言的笔墨都花在了医疗增援、患者收治以及医护人员保护上,而在2月8日以后,叶青的建议范围开始大量涉及民生保障、经济复苏、社区治理、官员政务素养等问题,文风也变得更加温和。

这其实和他心中所判断的疫情局势正在好转,多方面拐点即将到来有关。

比如平时措辞都十分理性的叶青,在2月16日日记里写下的开头是“狂风大雪把乌云吹走,武汉是晴空万里。”

叶青在疫情期间去超市买菜、调研。叶青供图

开“暖心”视频


2月14日,叶青所在的湖北省统计局正式进入上班状态,但是大部分时间他还都是在家中线上办公。媒体、网络平台邀约不断,为了不侵占办公时间,他自行做了时间分割:每天抗疫日记中更新的信息搜集和查找利用白天非工作时间完成,而其他讲课和采访邀请,尽量放在晚上进行。

这几天有一个网络平台邀请叶青为湖北的企业家讲课,尤其是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小微企业。确定这是一次公益课堂后,叶青没有拒绝。

备课并不复杂,每天精心搜罗各路信息写成的抗疫日记中,就有不少可以引用的内容。备课时更加要把国家和地方扶持企业的内容加粗加红标出,比如湖北省出台的18条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而叶青想做的事情,是结合企业家的疑问,把每一条政策讲细致,讲得可操作。

2月17日的一场直播,几分钟的企业自由提问环节里,问题一个个涌来。“这场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一位企业主问。“第三产业的小企业,究竟还有什么机会?”另一位企业主问。显然这些问题都无法给出直接的答案,焦虑之情在一场直播中弥散开了,叶青在这场直播里主要讲解了武汉的小企业应该怎样和大企业寻求合作。

“中小企业,首先就要互相协作自救,再一来也要依靠地方政府和省部级单位的各项专项扶持政策,另外国家也必须要有统筹的救市政策。”叶青和企业家们说起了一个案例:湖北有一家口罩生产商,口罩质量很不错,有大量出口业务,但是因为之前国内市场对其医用口罩的生产资质一直把控较严没有获批,所以在这次疫情刚开始时,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口罩厂一直没投入生产。知道前几天相关部门上门核查后迅速为其颁发了生产资质,口罩厂在1天半之内就迅速投入了生产。

由此,他又想到了网友曾说过的大胆建议:倡导政府以后主要监管专业医用级别的口罩生产商,而民用级别的防护口罩则放开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加入市场。

其实,这种答疑模式叶青并不陌生,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他有足够的耐心和技术为这些企业家学生答疑。

而对于他门下的博士生、硕士生,疫情期间他却有别的教学思路。他找来了厨艺静精湛的夫人录制了一些做菜视频,提醒学生任何时间都不要忘记吃饭。而另一面,他又嘱咐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几位学生把这场疫情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加入。在他眼里,这是做学问的人必须要有的现实关切。


叶青在网络上为疫情中的小微企业主讲解地方扶持政策。叶青供图

去超市调研


封城以后,家里人发现叶青突然喜欢上了买菜。

距离他住处最近的连锁超市是龙城社区中百超市,这是他在疫情期间唯一光顾的公共场所.。每两三天他都要主动请缨去那儿采买一次。“当然不是在非常时期不自觉喜欢出门遛弯,我知道超市是除了医院以外,最危险的地方。”叶青自知。

他实际上把超市当成了自己的疫情观察点,这是他和外界能够产生物理接触的唯一空间,而这个空间却也恰好是高度浓缩的疫情之下社会秩序的窗口。

叶青在封城后第一次去超市,是在1月27日下午4点。出发前他和夫人特地戴上了两层口罩步行前往。

到了超市后,他发现大家的状态都还比较松懈,“两个三四岁的小孩坐在购物车里,妈妈推着购物。小孩虽然戴着口罩,但是鼻孔、嘴巴都露出来了。大门口没有人工或者智能测温仪。排队交款的人挨得太近,空气流通不够……”

回家后叶青对目睹情况产生了焦虑,开始写下了第一版的超市购物建议。

其中包括所有大小超市一律要请顾客先测温后进店:小超市设人工测温员,中型超市以上应该有像高铁站、地铁站一样的智能测温仪,在每个大门安装两台……另外他还建议购物者除了佩戴口罩外,也要戴一次性手套,买东西交款时保持自觉保持1米距离;购物回家后要把用过的一次性防护设备放在门口专门的袋子里,外衣裤在阳台上晾晒,鞋子不要入家门。

几天后,叶青又赴超市采购了,这次超市门口已经设置了测温点,大家也都自觉戴上了口罩,但是他发现了新的问题:在称重台前,销售蔬菜的称重员一直很忙,但是卖肉类和水果的称重员很多时候都空闲着。他提出了新的建议:重新调整称重员和称重系统,打通超市称重品类,另外菜品尽量打包销售,减少排队时间。

第3次去超市,叶青又看到超市的货架摆放仿佛在疫情期间有些不合理:一楼多为冷鲜蔬菜,是大家补货的重点区域,常常人挤人,而二楼多为零食和日用品,需求量小,门可罗雀。他建议把一些大家经常补货的消耗品放在收银台附近的显眼处。

不过这几日,叶青再也没去过超市了:武汉市内就开始全面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日常的买菜问题基本由社区统一组织团购解决。叶青则在家里顶楼的露台上开始收割之前种下的蔬菜,他时常在劳作完之后用手机仰角拍摄一张露台上四方的天空,并且在自己的日记里调侃“疫情过后,带露台的房子销售量一定会上去的。”

武汉市对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是所有官员都要下沉到社区。叶青也积极响应,他一面提出了“每周六上午开展全民义务打扫卫生的建议”,一面也自己身体力行加入了打扫队伍。

2月18日那天,有家媒体提出想要去叶青的社区当面采访,被叶青拒绝了。

事后他在微博里记了一笔:“有媒体要来小区拍摄采访,吓了我一跳。我说搞不得,小区老师会骂死我的。你们进不了,我也出不去……”

捧“烫手山芋”


在众多发布于省政协社情民意平台的建议中,唯有一条让叶青对是否公开举棋不定了很久。这条建言的内容是“以健康副省(市)长替代金融副省(市)长的紧急建议”。

刚写下这条建议的日期是1月24日,但是叶青想了很多天,还是没选择公布。一来这的确是很大胆的建议,影响面甚广,二来其实他所指的建议中的当事人本就是平时很聊得来的朋友,而眼下触动他的利益,也完全是出于让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只是后来,武汉市和湖北省指挥疫情的官员发生了几次大的人员调动,叶青觉得自己这条没有发布出去的建议也基本成为了现实,在2月8日时,他在平台上把这条建议重新发布上线。

“其实我也一直建议各级卫健委主任的学历应该是在医学本科以上,上岗前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脱产学习半年以上。这样我们才放心。”叶青说到此处的“我们”,是互联网上的不少民众。叶青自然知道,这条建议一出,不少非科班出身的的卫健委官员自然都会对倡议者诸多不满,但是他却还是要端出这个“烫手山芋”。

“如果我在这种非常时期提出一个建议,没有触动任何人的神经,是皆大欢喜的局面,那就说明我的问题没有提在点子上。”叶青说。

最近,黄冈市、鄂州市、湖北省卫健委主任都被免职。叶青感慨自己又提了得罪人的建议。但是,叶青却没后悔过:我是另类的党外人士,得罪人的建议都让我一个人说吧。在得罪官员与老百姓高兴两者之间,我选择后者。

叶青2月10日的日记里,字里行间显得有些欣喜,他花了很大的笔墨写了一件事“陈一新回来了”:2月8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临危受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再回武汉,担任中央指导组副组长。对此他还引用了任正非的一句话“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其实这些人事变动中最让叶青感觉有信心的是,目前的这些湖北卫生防疫第一战线的决策者,都是具有医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官员。“只有业内人士来做这些事,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会人云亦云。”叶青解释。

这几天也有人提醒过叶青,他是湖北省的官员,面对发生在湖北的疫情还是应该“低调一些”。然而叶青也直接驳了回去:“我是省统计局的副局长,同时也是省政协委员、网络大V,接受大家的意见也是我的社会职责,和当局长是同一个道理。叶青说自己就是既要尽责从政,也要合理议政,这是他在其位的常态。

而这次,他想要重点提出的是未来国家应该加强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比如在国内若干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重要城市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存储流行病等突发情况下一定存量的口罩、防护服并且定期更新,一旦发生险情就从全国各个仓库集中往事发地调运物资,快要到保质期的物资则投入市场销售。“我们国家近20年时间经历了从追求经济发展到非典以后逐渐重视生态环境的转变,而这次疫情过后,我们或许还要把国民的健康保障也作为一个新的工作重点。”他说。

叶青补充了一个假设:这次疫情好在还是发生在作为交通枢纽型城市的武汉,如果是交通更加不便的偏远城市,损失是否更加让人难以预计?

在抗疫时期就提日后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否为时过早?叶青却觉得现在讨论这些问题正是时候,因为当下大家都在感受着疫情带来的“痛”,而这种痛可以转化为将来的行动力。

而另一面,叶青也在思考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是还有余地做得更好。

“其实我在统计局的工作内容目前没有太大的改变,按部就班进行各项年度数据的统计。但是我看到了陕西省统计局不少年轻人都在为这次疫情设计绘制各种趋势图,但是目前我们局还没有这样的人才以及任务部署,这也是一个遗憾,我在想办法改进……”耿直的叶青又一次在记者面前说起了大实话。

叶青家的露台,社区封闭管理后,他从露台菜地取菜。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作者:杨书源
微信编辑:佳思敏

◢ 猜你想看↓↓↓
“恐慌多来自信息不透明,那我们就公开出来!”有了确诊病例后,静安这个小区开始“每日通报”
新冠病毒会长期存在吗?白岩松再次对话王辰,信息量很大→
孙小果被执行死刑

【上海一周】疫情防控由“静”转“动”,如何面对新的大考?

新突破,湖北新增确诊降至三位数,累计治愈出院超过10000例!最新疫情通报→

复工10天,上海的返程高峰来了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